關于畢業設計(論文)的答辯
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答辯教師沒有真正領會答辯的真實內涵。既然是答辯,教師有提問的權利,學生就有為自己的畢業設計(論文)進行闡釋和辯解的權利和自由。
一方面,學生在陳述自己的畢業設計(論文)時,部分答辯教師不認真聽學生的陳述,或者是聽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。以至于有些問題學生明明已經陳述得夠清晰的了,但答辯教師由于沒有認真傾聽學生陳述而進行提問,導致學生重復陳述。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審視,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。
另一方面,答辯教師在提問時,缺少提問的藝術和技巧,沒有明確提問的目的。答辯提問不外乎就學生畢業設計(論文)不完善的地方或是答辯教師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,讓學生做出進一步闡釋和辯解,以達到使畢業設計(論文)更加完善的目的;就學生畢業設計(論文)寫得出色的地方做進一步探討和欣賞;了解學生對論題涉及到的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等。部分答辯教師在答辯時沒有處理好這一問題,不是以啟發、誘導學生為主,而是以“批判”學生為主,好像是以批倒學生為樂趣。常常就一個問題糾纏不放,提一些過難、過偏的問題。答辯現場成了答辯教師彰顯其話語霸權的“殖民世界”,在答辯過程中學生雖然有答,但是幾乎無辯,在答辯教師的話語霸權面前,學生失去了辯的勇氣和信心。在答辯中參與主體應該以自己的言語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見解,只有這樣,師生之間才能建立一種雙向溝通與對話,達到理想的答辯效果。答辯中教師總是以自己的視角來理解世界,而極少能夠設身處地地用心傾聽學生視界中的獨特世界,以至于答辯現場死氣沉沉,單調呆板。
“毋庸置疑,教師與學生在知識經驗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。這種差距原本是一種寶貴的資源,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差距把它作為師生之間對話的契機,引導學生民主平等地參與對話,激勵學生思考,幫助學生發現矛盾的焦點,成為學生學習的顧問與交換意見的參加者”。然而,答辯中教師卻視這種知識經驗差距為自己的優勢資源,并以此建立自己的權威地位,使得學生重服從與權威、輕批判與創造,導致師生在答辯中存在一種無法對等的關系,使學生感到自己的無知并接受教師的言說,服從教師的“言語真理”,信仰教師的“權威意志”。學生主體在答辯中逐步喪失獨立人格,喪失了個人言語的自主權利,以至于學生在教師的權威中無法準確把握自己,或在答辯中全盤開放,完全接受教師的言語,或完全封閉,無視教師的言語。答辯中的完全接受,學生主體必然忽視自己的言語權利,這樣就打破了答辯過程中的動態平衡,造成教師對學生的言語傾瀉;而無視傾聽則使得答辯困難重重,師生雙方的言語交往處于一種“來而無往”的困境。
在答辯中必須消解教師的話語霸權,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,建立一種民主、平等、合作的關系。在答辯中,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與真理,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言說權,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,包括參與意識、表達意識、協調意識和辯護意識,使答辯處于一種和諧狀態,使師生在答辯中達到一種“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”的崇高境界。